Friday, December 11, 2009

每个人都有一个2012

每个人都有一个2012
本刊特约/ 王俊龙
ongcll@yahoo.com
ongnotebook.blogspot.com


“古代玛雅人历法纪元终结而衍生的末日预言,描述公元2012年时发生应验该预言的全球性天灾。由於超强太阳活动,触发地函异变,导致地壳结构激烈变化,冲击...”

2012已成了城中话题,不只是电影的情节,也有人从不同角度去看世界末日的问题。据说除了玛雅历和美国太空总署预测这场世界大灾难之外,连中国的易经、推背图及天文星象学也都出现和2012有关的预测。

这么重大且关乎全人类命运的大件事,怎不叫人惊慌呢?

因此2012的话题愈来愈炽热,电台CALL IN 节目也在谈论2012,很多听众打电话来谴责人类不爱惜地球,大肆破坏才造成今日的危机。

我们有环保人士在反对破坏,在争取保留,也在教育公众爱护地球。但说来惭愧,我们有没有数算我们在生活中“逼于无奈”在直接或间接破坏地球的行为?

我们每天的生活起居,都避免不了在破坏大自然。我们可以坚持不用塑胶袋、不用保利龙,但我们不得不开车、乘公车、到冷气办公室会见长官,我们的长官坐在冷气办公室办事,也不得不乘坐冷气官车去办重要的事,例如推介环保运动;我们有时也不得不用无线宽频、不得不用数码产品(辐射)、或吃了加工食品;还有,我们要发展,不得不重建乡村,不得不开发山林,不得不建更多高楼、装更多冷气。。。

我想,若要省思2012,最重要的不在于谴责他人不爱惜地球,而是自己怎么做?2012大灾难最终只是一个热门话题,像当年的“千僖虫危机”话题,也像SARS危机一样,人们曾经害怕且尝试防范及回避,但事情可以安然渡过时,大家之后也没有任何警戒心,一次又一次。。。

如果大灾难最可怕的是“死”,那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2012,那一天可能是在2012之后,也可能提前到来,每个人终有这么一天。这点想通了,大家身体力行,把自己可以做好的部份尽量做好,无需谴责他人不爱惜地球,而是转过来爱护自己,关心自己的健康,爱护家人朋友,关心他们的健康,爱护自己及家人朋友居住的环境,那就是爱护地球的最佳出发点!

Sunday, October 25, 2009

槟城品牌的一扇窗口

槟城品牌的一扇窗口

多年前吾友朱志强(sachi)和我们一班朋友最早在槟城搞新春庙会,一连好几年都在办。sachi是个鬼才,满脑子奇思怪想,创意十足。那时他搞《50人文空间》,除了新春庙会,他也曾经在槟城主办国际设计师研讨大会,云集本地设计界朋友一起分享国际设计大师脑激荡心得。此外他也成立nusa pinang设计师协会,让本地设计界朋友有机会交流与切磋。他在推动本地人文事业,往往付出远比收益更多;但他对设计那一份热爱与执着,使他从不计较,确实令人激赏,难忘!

可惜的是,后来sachi “远走高飞”,远赴他乡追求理想,槟州从此失去一为不可多得的人才。

我深深记得,sachi早在N年前就不只一次和我提起《槟城品牌》的概念,我相信他也曾经和其他设计界的朋友提起这个概念。他举例:米兰、纽约、、东京、伦敦、上海、巴黎、罗马、巴塞罗那、洛杉矶、圣保罗、悉尼、拉斯韦加斯。。。等,以城市品牌闻名于世,一些甚至令人忘记他们是属于那一个国家的城市,显见城市品牌的魅力。

那时槟榔屿这一个弹丸小地每一年的新春庙会都是sachi(当然还有一些其他朋友)在召集民间人文艺术同好一起来搞,没有寻求政府的赞助(后来新春庙会终于开枝散叶,继往开来)。即使是槟城国际设计师研讨大会或nusa pinang设计师协会,都是他默默付出和民间同好在努力。

“事到如今”,大家都把《品牌》挂在嘴上,要不然就是《美学经济》。其实,只要在google键入《品牌》,在0.22秒间就能搜得261,000,000笔相关资料;键入《美学经济》,在0.19秒能搜得2,920,000 笔资料。换句话说,要谈《品牌》和《美学经济》何其容易,要实践嘛,我们或许需要另一位执着的“sachi”。

其实,我这里所谓的“sachi”不再是一个人,而是一股精神,一股人人都投入的精神,打造《槟城品牌》的无私精神,因为《槟城品牌》并不是喊喊口号,做一些表面的设计或包装,或写一些纸上谈兵的文章就行,而是行动!行动!哪怕是小小的行动。我欣赏VOUCH MAG这一班有干劲的年轻人,在别人还在喋喋不休的谈《品牌》和《美学经济》时,他们已开始以行动为《槟城品牌》付出棉力,为欲打造《槟城品牌》的商家提供另一扇窗口,望向时尚的前方。赞!

Sunday, October 14, 2007

用机器写诗

用机器写诗
2006-10-22 10:42:35
作者:王俊龙

先来读一首诗:

数码笔记本曾是科技角落的部落格
它带走了超炫的全球定位系统
数码笔记本渐消逝,雀跃万分渐远去
视而不见
终有一天它们结伴于马来西亚

数码笔记本头也不回地按键
我的魅力红唇却像鼠标渐渐很HIGH
望着鲜艳的数码笔记本
鼠标遗忘了一切

这首诗是谁写的?是我写的,在毫无诗意随意按电脑键盘下“写”出来的,依靠的就是网络上的“写诗机”。

写诗机?对!千真万确,只需不到60秒的时间,就能写出你自己的诗歌。“写”了这首诗之首,我有很深的感触,这实在是诗人的悲哀!更是文化的沉沦!科技迅速发达,人们追求快速进展,竟然愿意把人文赔押上去,写诗机的出现仿佛向诗人掴了一巴掌,以不屑的语气说:诗人算什么?人们利用科技同样可以似模似样地写出一首诗,甚至可以模仿大师(诗人)的风格。

当我知道网络上有“写诗机”时,半信半疑,上去看了一下,一个表格跳了出来,要你按照指示键入几个关键词,并且选择风格,完成后一按键,一首“诗”就这样被写了出来,之后还可以选择发表到网站或发送到手机。就这样我写了以上这首《遗忘》,我本身在“写”前也不晓得自己的主题鞘裁矗恳蛭廖奘皇俏耸砸皇杂眯词词淖涛丁H绻也话咽虑樗得鳎赡芤恍┪挠鸦够岽硪晕抑靥嵬罕首钚隆按醋鳌绷苏馐资胧?

这真是天大的荒谬!就在上个月,一位网友小辉在网络论坛“守望轩”看到网友苏飞发表一首歌词《泉水》,原唱是那个凭借《老鼠爱大米》一举成名的歌手香香。苏飞认为没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写不出《泉水》的歌词来,小辉对此不屑一顾,就花了不到60分钟做了一个自动写诗机,只需将不同的名词、形容词、动词、按一定的逻辑关系,组合在一起,就是一首诗了。这个写诗机一上网,马上就迅速窜红起来,小辉把它命名为“国家级写诗机”,还为写诗的网友分评级,一开始是江南级,写诗超过15首就是国家级,超过30首是亚洲级,以上还有国际级、火星级、超过300首就是宇宙级”,一位网友在一天里就成了“亚洲级诗人”。

我想,除了坚持写诗要有诗意者,为了写诗而写诗的人恐怕都不再去细细咀嚼一首诗的精髓,也没有“推敲”这一回事,反正利用机器就可以完成前人要费煞思量,下尽苦功完成的工作。

在科技与人文进行拉锯战时,我们可以轻易地把后者抛弃。机器诗人以数量来评级,而不是以好诗来咏志,这是令人心寒的。

也许现代科技挂帅,写诗不能当饭吃,用机器来诗可以消遣一番,然而当我们纯以科技来看时,很多人同样是在表面上浮游,懂得操作不同种类的DC并不一定是摄影师,设计师的优劣也不是以懂得多少种软件来评定,可怜的是,我们就是只在“机器写诗”的层面上沾沾自喜,而不愿花更多时间去探索内涵。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当年在钟灵丘白斯老师劝勉我们的一句话:“ 夏虫不可语冰焉”!当一个人未到触及真相的水准及内涵时,说一切都是枉然的,如果人们继续乐于用机器来写诗时,并以那为荣时,诗人啊!你又何必为他们感到悲哀呢?

(作者注:写诗机网站http://www.dopoem.com)

摄影师和醉翁

摄影师和醉翁
二零零七年十月七日 上午十一时

文:王俊龙
猎取了很多很多影像之后,很心急的想把它们冲印成照片,却也有一点也不心急的时候,只是让影像静静地呆在相机内。喜欢摄影的人常有以上的经验,两种迥然不同的心情会在不同时候出现。
那不是性格,是心情。我的意思是说不是拍照的人懒于处理他的照片,而是心情使然。那可不是心情低落得不想动,而是当时在摄影过程中已把情感抒发出来,内心获得满足,因此摄影后也不在乎照片几时会冲印出来。
有这种经验的人,也就能了解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那喝酒的人真正的乐趣并非来自酒,而来自山水,这么说来酒只不过是一种中介、桥梁。
摄影的人并不一定要十分执着于照片,因为乐趣往往并非只来自精彩的照片,而摄影的过程也一样令人心动。我们无法否认拍得好又能引起共鸣的照片能令摄影师欢愉,更无法不承认摄影的过程一样感人。
所以酒和山水,摄影和照片之间的互动,是孰在激发?这是有趣的。
我时常趁着下班时间短短20至30分钟内跑到书局去看书。对爱书人来说,20至30分钟看书是太匆忙了,但对我来说我更注重翻书时的乐趣,因为我手上翻着书眼睛看着书的时候,往往不是读取书的所有内容;而是书中一小段的文字能引发我的思绪,促使我的思考,从而激发我的新灵感和新感动。有时候从一本书的封面设计、书名或一个作者的名字,都能牵动我脑中的许多联想。对我而言,读书的乐趣莫过于此。
因此我有许多买了却未读完的书,我总认为在书、内容或精华,个人思考,3者之中只要获得其一,则书读完或读不完已不重要了。换句话说,有时候买书是为了收藏那本书,即使没读,但价值来自收藏;也有时只是因为书中的某部分内容甚至是一小段文字诱发我们把书买下;更有时是这本书帮助我们对事物有一些思考或新的看法。不论是哪一种目的,殊途同归,则读书的目的已达到了。
这种醉翁和酒的经验放在很多事情上是相同的,问题是我们晓得选择我们所要的,而不是因为大家觉得能喝醉的酒才是好酒,我们就因此而糊里糊涂地喝醉了。
我很敬佩尽忠职守的摄影师,你说他们薪水很高吗?也不见得,但他们就是能从工作中去满足自己,同样的,也有很多其他行业的人拥有工作美,你用薪酬的多寡与职位的高低来衡量他们的成就,那是低估了他们,对他们不公平。
再来,我们看到有许多社会贤达在落力地参与社稷工作,牺牲了个人的时间,你说他们为名也好为利也好,却不可否定他们从这过程中所获得的成就感和满足。
我们用我们的尺度来评定他人,往往不全都对。同样的,我们若用他人的尺度来决定自己的方式,那会令自己更迷失。因此,摄影之后要不要冲印照片,就交由摄影师来决定吧。

心中的小孩

心中的小孩
二零零七年九月三十日 上午十时五十六分

文:王俊龙
“当你在我头上淋把雨时/我知道你又顽皮了/小泪”。
这是植白写给小泪的诗,植白是《苹果的滋味》合集里的一位女作者,而小泪是另一位女作者。诗名叫《写给小泪》,而这一段是最后一段。
这一段诗描述得很生动,令人回味无穷。从诗作中可以感觉小泪平时是乖巧得令人疼惜的,但偶尔也有顽皮可爱的一面。小泪如今是一名女医生,不晓得她是否偶尔也顽皮一下?
其实我们心中都住着一个小孩,无论是性格上、行为上、思想上、创意上……,我们时常都在约束心中的小孩,不可这样,不可那样,要这样,要那样,一切都要遵循礼规、教条、秩序、准则来进行,久而久之,心中的小孩就逐渐被约束了,乃至慢慢失去了童真。
我总觉得,当小孩成长为大人时,思想行为都逐渐成熟了,我们晓得什么东西可以做,什么东西不可以做,什么东西在什么时候可以做,在什么时候又不可以做。所谓发乎情、止于礼,我们虽有七情六欲,却能通过知书识礼来控制情感,以免有越轨的行为,这是成熟人所能自我克制、自我约束的一种能力。
可是我更觉得,成熟应该提升到更高的层次,就是学习如何释放,而不是一种克制与压抑。什么时候释放什么时候约束,如果能够收放自如,那么人生会有更多的乐趣。
有一回我带学生到峇都丁宜金沙滩拍摄日落景色,当时斜阳把沙滩照成金黄色,沙滩上的足印被阳光投射映照出美丽的图案,海浪一波汹涌而来又退去,下一波随即而来,海风把人吹得心旷神怡,浪声更是振奋人心,我看到平日忙于课业的学生蹦蹦跳跳,左脚跳两下,右脚跳两下犹如小孩般在沙滩上奔放,还对着浪声和风声呼叫,刹那间我看到她们心中的小孩已全然释放出来了。
我们在繁华忙碌的社会,勾心斗角的尘俗中,时常都在期待一颗“赤子之心”。这颗心,就是我们心中的小孩,他偶而会跑出来顽皮一下,更多时候,他会有天马行空的想像力,奇思妙想,无限的创意,以及丝毫不背包袱的生活方式。
孩子顽皮,但无心机,他不会想到害人,肚子饿时就吃饭,玩得疲累时就睡去。如果我们作恶,那是因为我们教坏了心中的小孩。大人贪婪邪恶的心,祸及小孩。当我们看到现今世界有那么多虐童事件发生,残害天真无邪的小孩,是不是也应该好好的想一想,我们囚禁心中的小孩多久了?我们心中的小孩是否已在心中衰弱乃至死去了?关心小孩,也关心我们心中的小孩,让他们有一片宽阔蔚蓝的天空。

天职

天职
二零零七年九月二十三日 上午十一时八分

文:王俊龙
美联社红牌摄影记者田咏强在他的讲座会上展示了一张奥林匹克闭幕礼的照片,那张照片由高角度俯瞰拍摄,灯火通明,十分壮观。田咏强说他爬上看台最高处,熬了好几个小时在那里猎取最佳角度镜头,然后每拍25张照片便传回“地面”给工作人员。高处不胜寒,然而田咏强却能以坚韧的精神咬紧牙根在高处取角,那一份敬业所展现的就是“天职”。
我记得我第一次和世界10大摄影师宋仁德谈话是在80年代中期,那时候他在浮罗池滑(没记错的话)搞一间叫“艺特”的影楼,当年我是一位热爱摄影的年轻小伙子,对宋仁德有仰慕之情,很想和他谈话交流,却怕他拒人于千里之外。不过,一股摄影热情成为推动力,我胆粗粗摸上门,想不到这位我心中的“摄影之神”一提到摄影时不但一点也不冷漠,对我这位“陌生人”给于很多宝贵的意见,完全不吝啬把他所知道的都和我分享。
我想,任何一种职业背后,必然存在着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令热爱、尊敬、崇尚那种职业的人有一股热情去执行他在职业上的责任,甚至达到一种不问报酬的境界,那就是“天职”。
后来我在艺术学院执教,宋仁德的3个孩子都和我有过一段“师生缘”,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宋仁德的孩子在上我的摄影课时从来没有因为爸爸是摄影大师而插嘴或无心恋课,反而是我在教课时有战战兢兢的心情。
宋仁德和我成了好朋友,这位大师至今依然对摄影热情如火,十年如一日,谈到摄影,你必从他脸上看到眉飞色舞的神采。有几次他举行摄影展,我带学生去参观前先摇个电话给他,他都在百忙中放下工作前来为学生讲解。
一个人能在所热爱的任务上保持那种高度热情,而且无私地愿意随时和他人分享,这崇高的志气显现了他身上那份“天职”的精神。
当一个医生可以放下身段远赴灾难地方或国家,免费甚至倒贴为灾民提供医疗服务;一名律师愿意为弱势者提供免费的法律援助。甚至是一名社工愿意过清苦的生活去帮助不幸的一群,我想这都是一种“天职”的使命感吧!
尽忠职守,敬业乐业的精神使人可以保有一颗热情的心去完成任务。“天职”使人保持高度的自觉,把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活跃起来,完成他内心渴望完成的工作。工作者有热情,工作就有意义,认识到工作的意义,就会快乐忠诚地做工,尽责、勤奋、努力,那么“天职”的崇高精神就会在他身上显现出来。

苹果的滋味

苹果的滋味
二零零七年九月十六日 上午十一时二十七分

文:王俊龙
还记得当年我16岁,和几个喜欢创作的朋友出版了一本散文合集,书名就题为《苹果的滋味》。为了设计一个好看的封面,我们一齐商量,本来决定请远在吉隆坡,当年名字响当当的著名摄影师郑宇伦来拍摄封面照片,但那根本是不可能的事,因为郑宇伦的价钱不是我们这班黄毛小子(丫头)所付得起的。后来其中一位作者的哥哥摄影技术很不错,便邀请他为我们拍摄书的封面照片。
既然书名是《苹果的滋味》,摄影师就叫一位小朋友拿着一粒苹果摆甫士,作状要咬一口苹果。摄影师很用心,要小朋友以不同姿态来“咬苹果”,而他用不同角度来取景,小朋友也很配合,尽量摆出摄影师要求的姿态。结果是左摆右摆,蹲上蹲下……忙了老半天,两人都很累了,摄影师终于取得他想要的镜头,大功告成,便喊收工。小朋友一听到收工,高兴得跳起来,把先前作状要咬的那粒苹果以双手高捧起来放在头顶上,露出灿烂的笑容,摄影师眼明手快,马上拿起相机“咔嚓”按下快门,捕捉了一刹那最真、最善、最美的那张照片,真情流露,结果我们就采用了那张照片作为《苹果的滋味》一书的封面。
那天我出席由马来西亚华裔摄影记者协会和槟城中文记者及摄影记者协会联办的摄影讲座会,主讲人是美联社红牌摄影记者田咏强讲解他的一张得奖照片,是奥林匹克赛跑项目,选手在冲线那一刻,冠亚季军同被摄入镜头的一张照片,这是奥运赛会有如此珍贵镜头的第一次,因此他得奖了。
田咏强说他老早守候在冲线处拍摄了好多好多的照片,高角低角不同方向,但他说他根本记不得自己有拍了这么一张照片,所以没有对这张照片有深刻印象,直到得奖之后才知道自己已把冠亚季军选手同时摄入镜头。
我当时坐在观众席上听到田咏强讲起这个经验时,马上想到当年拍摄《苹果的滋味》那一幕。因为这两位摄影师都相当专业及投入,当他们把心胸都放开时,一心一意融入摄影,终能捕捉真情流露时最难得的那一幕。
这又令我想到当年某座墓园举行摄影比赛,许许多多摄影师为了丰富的奖金涌去拍摄不同题材的照片,结果在高手如云之下得奖者竟然是一位中学生,她在墓园中见到一位婆婆牵着一位小孙女走远去,眼明手快地拍摄下婆孙背影(背影是墓园),而当时她用的只是一架傻瓜相机。
不论是艺术家或创作者,最可贵的地方就在于不造作、没有心机,让内心一股创作的灵思自然流露,一刹那的完美结合,往往就是神来之笔、绝妙佳作!